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促進職教改革創新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發布《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答記者問
近日,《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目錄》)正式發布實施。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員就新《目錄》發布實施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這是教育部第四次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目錄進行大的調整修改,此次調修的背景是什么?
答:現行的《目錄》是2000年頒布的,至今已經10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新型工業化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用人單位對職業教育人才需求的方向、規格、質量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工程技術的進步也為我國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誕生了一批新職業、新崗位,很多原有職業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更新等提出了新要求;同時,隨著中職教育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學生生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個體差異性與學習需求的多樣性對專業內容的設置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現行《目錄》專業就顯得設置老化,針對性差,已經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不能充分體現產業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接受良好職業教育的愿望,亟須進行修訂。因此,2009年6月,在前期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教育部組織和聘請各方面專家,特別是有豐富實踐經驗、深厚專業背景的行業、企業專家,正式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的修訂工作。
問:《目錄》修訂時遵循了哪些原則?
答:本次目錄修訂工作堅持以下四個基本原則:一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形成科學合理的專業布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變化的需要,重點發展面向現代農牧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加強服務區域特色產業,尤其是民族文化藝術、民間工藝等領域的專業建設。二是繼承與發展相結合,準確把握層次和定位,優化專業設置。適應就業市場變化,依據職業標準,體現就業準入要求,準確把握中等職業教育層次與培養目標定位,合理確定專業覆蓋的職業崗位,進一步增強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專業對接職業崗位(群)、專業鏈對接產業鏈。三是以人為本,利于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專業設置寬窄結合,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現實性與前瞻性相結合,在順利專業內涵、培養規格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靈活設置專業(技能)方向,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四是關注新職業,適應新需求,開拓就業領域。注重開發建設能夠涵蓋頒布新職業的新專業,或通過拓展現有專業內涵、增設專業(技能)方向,引導專業設置及時跟進職業新變化,滿足新職業崗位人才需要。
問:與前幾次修訂的《目錄》相比,此次修訂發布的新《目錄》有什么特點?
答:修訂后形成的新《目錄》,專業類由原來的13個增加到19個,專業數由原來的270個增加到321個,專業(技能)方向(即原“專門化方向”)由原來的470個增加到920個。列舉對應職業(崗位)1185個、職業資格證書720個、繼續學習專業方向554個,突出體現了以下四個特點:
上一篇 : 美國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以提高國民全球競爭力
下一篇 : 教育評論:大學新生“棄學”,教育部門應“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