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打工仍欠學費 一個農(nóng)村男生的“畢業(yè)恐懼”
經(jīng)過近四年的鍛煉,臨近畢業(yè),本是展翅高飛的時候,李祥卻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恐懼。這種恐懼,來自于初高中時“成績好”那種優(yōu)越感的喪失,更來自于四年辛苦打工卻還欠下巨額學費的為難。
大四了,就要離開這個校園,校園外面,意味著什么?記者 吳凡 攝
新華網(wǎng)訊 四年前,來自云南一個小鄉(xiāng)村的李祥考上濰坊學院,他成了五六年都不出一個大學生的云華村大的驕傲。因家庭不幸,舉全村之力李祥順利走進大學校園,經(jīng)過近四年的鍛煉,臨近畢業(yè),本是展翅高飛的時候,李祥卻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恐懼。這種恐懼,來自于初高中時“成績好”那種優(yōu)越感的喪失,更來自于四年辛苦打工卻還欠下巨額學費的為難。
“公攤”供出的生
2007年8月的一天,云南大理鶴慶縣皇坪鎮(zhèn)云華村的李祥“意外地”接到了一份快遞,里面是一份來自山東濰坊的錄取通知書。
李祥愣了半晌,接著興奮地叫了起來,他要找的個人,就是正在“宏志班”學習的弟弟李洪。這也是他在狂喜之余,能找的親人。
上小學6年級時,李祥的父親不幸去世。一年后,母親告訴李祥和弟弟,家里熬不住了,必須外出打工,就此一去不回。
李洪看到哥哥考上了大學,也欣喜異常。興奮之后,兩兄弟卻一句話都不說了。李祥心里難受,連吃飯穿衣的錢都沒有,他們根本沒有錢上大學。“要不再去找找支書吧?”李洪提議。可兩兄弟都覺得不好意思開口。
父親去世,母親離開。李家兩兄弟被村里人養(yǎng)了起來。小學、初中,兩兄弟一分錢都沒有花,全是村里給操辦的。后來,李洪因為學習成績優(yōu)異上了“宏志班”(可以享受資助的班),弟兄倆才覺得多少給村里有了個交代。
李洪只要保持好的成績,以后上學的事情已經(jīng)不用發(fā)愁了。他擔心自己的哥哥,就“厚著臉皮”拉著哥哥找到了村支書。
村里已經(jīng)有五六年沒有出過大學生了,李祥考上的消息馬上讓村里熱鬧了起來。學費自然而然成了村里鄉(xiāng)親們“義不容辭的公攤”。
作為當?shù)氐纳钕橐洗髮W了。
“一無是處”的大學生
2007年9月1日,李祥拿著6年來筆學費上了火車。
從云華村到皇坪鎮(zhèn)再到大理,從大理坐火車到昆明,再從昆明轉(zhuǎn)車到鄭州,鄭州到濰坊,李祥不知道坐了多少個小時的火車,只知道走出濰坊火車站的時候,已經(jīng)是9月6日了。
報名后,李祥件事就是找工作,可是大學生“滿地都是”,發(fā)傳單、服務員甚至是家政,一天多掙40元錢,一個月下來,僅僅夠下個月的飯錢。李祥想好好學習,爭取個獎學金,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他根本聽不懂大學老師上課在講些什么,學習成績一直不能提高,獎學金根本沒有希望。“我的學習真的很差”,他不止一遍地說,每次都皺著眉頭,很痛苦的樣子。
他確實沒有想到,在當?shù)爻煽冞€不錯的他,在大學里,幾乎可以說隨便一個人的文化課基礎就要比他好。
后來,李祥得知還有助學貸款之說,打定主意回家一趟,看看能不能辦個貸款,好稍解學費之憂。大一暑假,李祥回家了,和考上了吉林大學的弟弟回到老房子看了看。但助學貸款的事沒有辦下來,村支書說,李祥家里沒有大人了,無法作擔保。
李祥走的時候,村里人把他送了好遠,希望他能夠出人頭地,李祥心里酸酸的,村里人不知道,外邊的世界太大了。他在外邊,有些“一無是處”的感覺。
就這樣,還穿著高中時候的衣服,李祥上到了大四。“不能再上了,考公務員也根本沒有希望。”李祥只期望,弟弟能夠出人頭地。
弟弟李洪受到的資助,正在吉林大學深造。每每和弟弟聯(lián)系,弟弟很少提自己的成績,李祥知道,弟弟的學習雖然更好,但在重點大學也會捉襟見肘。
沒趕上團圓飯的春節(jié)
2011年1月13日,李祥被同學推薦到一家KTV當服務生。個月每天40元錢。春節(jié)過去,他剛剛“轉(zhuǎn)正”,可以拿基本工資掙提成了。可春節(jié)期間回家的老員工也上班了,他一個“新手”,一點沒有競爭力。
到現(xiàn)在,李祥還沒有徹底搞清楚KTV播放機如何調(diào)試、維修。“次見的時候,那么多旋鈕、按鈕和插孔,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在別人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對于“KTV”三個字都很陌生的他來說,難度不易于將學習成績提升到全班前列。
除夕那天,KTV的服務生大多數(shù)都請假回家了,而李祥選擇留下來幫忙。反正在學校也沒有事情,還不如多掙點錢。下午5點多,當李祥趕回學校的時候,學校的團圓飯已經(jīng)快結束了,他就沒再去。
鄰班班長領到一些餃子,帶回宿舍給了他,這就是團圓夜的餃子了。
吃餃子的時候,李祥想到了弟弟。李洪今年回了家鄉(xiāng),把家里的那點地包給了一位表親,可能一年還能收近4000元的租金。然后又把當年母親想蓋房子時留下了幾塊地基石給賣了,拿到了1000元錢。這些錢留著,上學要用,畢業(yè)了還可能要當生活費。
一個春節(jié),弟弟都需要在親戚家流動住宿,因為自己的家里沒有電,連水也停了。弟弟對家鄉(xiāng)幾乎沒有描述,李祥知道,肯定還是那樣,年輕的勞力都外出打工了,只有老幼留在家里。
大年初二,李祥用自己掙來的錢從沃爾瑪買了一件棉衣:49元。他告訴弟弟,他自己掙錢買新衣服了。
“當初應該考個技校”
“有時候真覺得,當初應該考個技校。”李祥說,他并不是說學校沒有好好教育他,而是自己的基礎太差,接收大學知識很困難。
畢業(yè)了究竟干什么,李祥一點也不清楚。目前他是想考個教師資格證,好以后有機會回家鄉(xiāng)當老師。
可是,雖然他出門見過世面,但學習技能和文化水平相對于中東部城市的大學生來說,還相差太遠。這樣回去,能教好自己鄉(xiāng)親的孩子們么?
他還決定要在濰坊呆上兩三年。掙錢。不是為自己掙錢,而是為學校。他一直拖欠著各種費用,可校方?jīng)]有趕他走,毫無區(qū)別地教他學習知識,每逢過年,他還能吃上“團圓飯”。他掙錢,就是想把學費補上,作為報恩的一種方式。
可是,自己努力掌握的那些知識,走出學校去,能掙多少錢呢?三年時間能把學費還上么?
村里的一個長輩曾經(jīng)學過廚師,即便回到家鄉(xiāng),生活也算不錯。自己的比這位長輩高,拼盡全力似乎也掙不到長輩所掙的錢。
不過他還是想努力一把,好能在弟弟畢業(yè)前在家鄉(xiāng)就有個安穩(wěn)的工作。
因為是云華村的鄉(xiāng)親們讓他們成了大學生。
他在想,如果鄉(xiāng)親們見到兄弟倆都回去了,還都能掙錢了,該有多高興。如果他和弟弟能夠讓村里再多出幾個大學生,讓村里的鄉(xiāng)親們都有好日子過,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一切也都只是想。一個各方面都找不到優(yōu)勢的本科生、一分錢也沒有,一旦走出學校,他該如何把這顆感恩的心情表達出來呢?
上一篇 : 職業(yè)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終身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