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倍增
為進一步統籌我市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有效緩解基礎教育入學壓力和解決擇校問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倍增,12月2日,在全市人才暨 教育工作會議中印發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優質教育資源倍增工程的實施意見》的討論稿,提出了四種教育資源倍增模式,并明確了發展階段中的主要任務:
一、優質學校擴建挖潛。對有一定發展空間的優質學校,要通過改擴建和內部挖潛,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實 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增量。擴建鄭州一中及分校、鄭州外語學校及分校,兩年內增加招生1000個;擴建鄭州二中、鄭州十六中、鄭州三十一中等3所學校高中 部,兩年內增加招生2000個;擴建鄭州外語中學,兩年內增加招生200個;擴建鄭州二中、鄭州四十四中等2所學校初中部,兩年內增加招生 300個;市內各區也要對轄區優質小學進行改擴建和內部挖潛,每區不少于2所,兩年內,增加優質1000個以上。
二、優質學校跨區域發展。通過布局調整、初高中分設,或新建、購置等途徑增加新校區,實現優質學校一校 多區辦學,促進優質學校均衡合理布局,切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實施鄭州一○六中學初高中分設,高中部外遷,兩年內初中增加招生300個、高中增加招生 400個;實施鄭州一○一中學外遷新建,兩年內增加高中招生200個。市內各區也要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多種途徑,各選擇2到3所優質小學增設新校 區,兩年內增加招生2000個以上。
三、優質學校托管薄弱學校。通過優質學校托管相對薄弱學校的辦法,充分利用相對薄弱學校的校舍資源,實 現優質教育資源增量。鄭州一中、鄭州十一中托管3所郊區高中,兩年內增加招生1000個;鄭州外語中學托管1所新區初中,增加招生700個。市內 各區也要各選擇不少于2所市區優質小學托管相對薄弱小學,兩年內增加招生2000個以上。
四、資源整合和聯合辦學。對部分優質學校與相對薄弱學校進行資源整合和實質性聯合辦學,進一步擴大優質 教育資源。鄭州二中與鄭州十三中、鄭州七中與鄭州七十一中、鄭州八中與鄭州二十三中、鄭州五十七中與鄭州二十二中進行資源整合,兩年內增加初中招生 1900個;鄭州外語中學與2所民辦學校形成聯合辦學體,兩年內增加初中招生900個。市內各區各選擇2到3所優質小學與相對薄弱小學進行實質性聯合 辦學,兩年內增加招生2000個以上。
到2012年的總體目標是,市區優質小學招生由6900個增至13900個,優質初中招生由3600個增至7200個,優質高中招生由5000個增至9600個。
討論稿中同時提出了四種發展機制,一是按照城市組團的理念,統一進行空間布局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完善宜居教育園區空間發展規劃;二 是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省屬優質中小學校的改擴建以及與市屬或區屬學校進行實質性聯合辦學;三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經費補貼、統一管理民辦學校教師等 扶持舉措,不斷提高民辦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努力扶持打造一批規模適度、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社會聲譽良好的優質民辦學校;四是確保資源倍增后的教 育質量。由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研究優質學校資源擴大后的管理制度建設,創新學校實質性聯合辦學的內部治理結構,理順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環節,提 高優質學校管理水平。同時,各學校要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培育新型校園文化生態,加強優質資源倍增過程中的教學質量管理,實現內涵質量與資源規模的同步 提升,順利優質學校資源的可持續增長。
?
上一篇 : 教育評論:大學新生“棄學”,教育部門應“補缺”
下一篇 : 犧牲個人生活是否等于順利代價